聚焦数字健康|健康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企业如何抓紧机遇“弯道超车”?
当前,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慧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也不断推动先进科技在多个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近日,多个城市发文要求支持医疗大模型开发和落地应用,推进数字疗法、人工智能辅助治疗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药研发。例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加快以医疗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支持医疗大模型开发和落地应用,推进数字疗法、人工智能辅助治疗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药研发。加快医疗、医保、药监等数据底座建设,精细化开展数据清洗和治理,推动数据流通。
另外,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中也提到,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连通各级医疗机构,推进医联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在县域医共体内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推动实现一体化管理。
如此趋势不难发现,随着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医联体建设的深入、城市医疗集团的发展,以及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为科技创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在治疗的精准性、服务的便捷性以及全流程的就医体验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激励着健康科技企业在创新和发展道路上的不懈探索与突破,推动科技医疗健康行业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赋能医院管理者更好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并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
“以影像诊断为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提升阅片速度和提升诊断精准度层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技驱动的创新服务模式,比如预约挂号、线上诊疗、健康监控已经开始运用,未来将会加速普及,惠及更多的患者。在医药领域,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的应用将带来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的应用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颠覆性的治疗方法,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姚凤娥说。
政策鼓励医疗技术创新加速
医疗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助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政策的发布,使得我国对医疗健康科技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平台建设和人才储备不断强化,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日益加快,科技创新对于国民健康的保障作用不断彰显。
同时,随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让更多的奇思妙想在中国落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健康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和创新为动能,结合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和国家的医改政策,通过“新三医联动”,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医保,医疗和医药在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下,将带来医疗健康行业一系列的变革。”姚凤娥指出,在智慧医保领域,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医保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在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层面,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北京已经开始试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慢病病人按人头打包支付的价值医疗模式,结合最新科技,更多的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会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此外,在医疗领域,科技的应用有非常多的场景。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赋能医院管理者更好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并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以影像诊断为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提升阅片速度和提升诊断精准度层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技驱动的创新服务模式,比如预约挂号、线上诊疗、健康监控已经开始运用,未来将会加速普及,惠及更多的患者。
在医药领域,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的应用将带来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的应用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颠覆性的治疗方法,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我们预测科技创新将进一步助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带来医疗健康行业一系列的变革。”姚凤娥说,科技创新是打破传统医疗模式束缚,推动“三医联动”创新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运用先进的医疗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精准识别和高效利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还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当下,推动“新三医联动”更为关键。
姚凤娥介绍,“‘新三医联动’与现有‘三医联动’的主要不同在于科技的赋能,让传统的三医联动工作更加高效,更加透明,更加整合。”姚凤娥说,这也是基于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准医疗、3D打印、虚拟现实、远程医疗等新技术加速成熟,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场景得以不断延展。眼下,除辅助医学影像诊断、数字病理诊断、临床决策支持、健康管理等一些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应用外,医用机器人、数字诊疗等新兴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并逐步投入实际应用。
企业如何把握机遇?
纵观全国,人工智能已经在提高医疗卫生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在很多医疗健康应用场景中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例如,便捷就医服务、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智慧病理辅助诊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医疗资源下沉服务等应用场景已经在上海的一些公立医院全面推广。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对医疗健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跨机构互联互通,集成整合个人健康、保险支付及其他行为数据,医院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不断深入整合,形成相互依存的新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的临床诊断、预防干预,消费者的需求也从“医疗”向“健康”延伸,寻求包括健康管理、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在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此外,借助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和流程优化,医院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本不可追根的物资、人员也实现了可识别、可溯源、可追踪,实现自动化高效运营,提高医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除了推动医疗模式的改变,创新医疗技术也正在从多个方面为产业赋能,这也给不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受益于经济体量与人口基数,中国健康科技市场稳定增长,结合多元化支付方式、服务水平提升,医疗科技、医保科技和医药科技仍将正比以往更快、更便利地触达需要的患者。
此外,姚凤娥建议,企业利用科技创新应对诊疗一体化、智能医疗器械、基因诊断治疗等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应该注意做到两点:一方面,制定科研战略。医疗健康企业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点指标纳入年度战略之中。大企业在技术和人才的积累,以及产研结合、模式创新等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
另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关乎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石,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疗健康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
在市场的推动之下,不少健康科技企业在积极寻求资本的助力并筹划未来的上市。有别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健康科技企业在早期难以通过自身业务“造血”,需要不断由创始团队、外部投资者及资本市场持续“输血”。因此,资本市场政策及风向对健康科技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科技赋能“新三医联动”正在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一系列变革,后续将会给这一赛道上的头部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仍需时间及市场验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